遂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遂宁市委宣传部长何大海:实施文化振兴计划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来源:遂宁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4-11-20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指出文艺工作肩负的时代责任,深情寄语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习总书记的讲话,系统阐述了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明确提出了文艺弘扬“中国精神”的重大使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指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指南。

  近年来,遂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文化振兴计划”,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明确提出,要把遂宁建成与现代产业和现代城市深度融合的文化强市。

  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遂宁“文化振兴计划”的出发点,加快推进遂宁文化强市建设。

  一、实施“文化振兴计划”要弘扬主旋律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遂宁实施“文化振兴计划”,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弘扬主旋律贯穿始终。一要坚持以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其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大众化,更好地为民众所理解、认同,尤其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多元、整合社会、凝心聚力,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二要加强广泛有效的正面引导,开展真诚有益的文艺批评,彰显人文精神、倡导人文关怀。礼赞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使积淤者疏浚、低浅者提升、迷茫者清醒,给社会以正义、给民众以力量、给生活以希望。三要增强文化自信心,占领传播制高点。高度重视和发展新兴媒体,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传播体系;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和协调机制,积极引导舆论热点和社情民意,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开拓新空间,占领主阵地。四要树立民族文化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与时偕行、自强不息,注入先进元素、融入时代发展;以事业繁荣搭建平台,以产业载体拓展空间,以学术研究丰富内涵,以现代手段扩充教化,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凝聚起民族世代相继的精神力量。

  二、实施“文化振兴计划”要以人民为中心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同样,对于文化建设来说,人民也是主体,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最终目标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遂宁“文化振兴计划”的出发点,合理规划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工程。大力实施城市文化塑造工程。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精气神”,一座城市先进的设施、优越的环境,是其物化的形象,而独有的文化个性、文化风格、文化品位,则是不可或缺的灵魂,是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力的源泉。大力实施文旅产业倍增工程。遂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以独特的观音文化、巴蜀文化、国学文化、诗酒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为主的“五大文化”特色鲜明,为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立足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实施项目带动,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质量,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听取人民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畅通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表达渠道,在实施文化项目和文艺创作时,主动听取意见,接受监督。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鼓励和引导,创作出更多体现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联和文艺团体的作用,制定文化精品和项目扶持奖励办法,强化区域特色文化研究,做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诗画之乡、书法之乡、曲艺之乡等文化品牌,创作一批以遂宁历史人文为题材、艺术感染力强的艺术精品,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艺创作既要着眼于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也要探索走市场化的发展路子,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通过各种文化艺术类的演展赛评,推动出精品、出人才,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要培养德艺双馨人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十百千万”文化人才工程,逐步建立理论、新闻、文学、戏剧、影视、音乐、书法、绘画、舞蹈、曲艺十大文化门类的文化队伍,百名文化领军人物、千名文化骨干、万名专兼职文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文化领域领军人才、创新型人才、科技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追求德艺双馨。

  三、实施“文化振兴计划”要以惠民为根本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成果。把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加快建设城市“10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市城区要建成“五馆四中心”(文化新馆、图书新馆、综合博物馆、科技馆、规划馆和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演艺中心、传媒中心)),区县要建成三馆一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文体中心)。同时按照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的要求,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二是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市要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参与,逐步建立普惠型、全覆盖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巩固提升数字化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2131”、“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室建设“五大文化惠民工程”,确保管理有机构、有人员、有运行经费,实现建设网络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常态化,真正做到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免费看、农家书屋天天读、公共文化信息平台村村建、乡村综合文化站(室)全覆盖。

  三是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我市要以“文明”、“文化”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观音文化旅游节、涪江文化艺术节、全民读书、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幸福家园社区文艺汇演、“大爱遂宁”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群众性歌咏比赛、全民健身和“四下乡”、“五进社区”等十大活动,培育一批活动特色项目和文化活动品牌,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四川省遂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违法信息举报中心电话(传真) 0825-2988759

举报邮箱 sn_wgb@126.com

蜀ICP备2020026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