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遂宁罗家桥村:46条村规民约“约”出家和邻睦

来源:遂宁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09-26

村干部为村民讲解村规民约 唐可摄

罗家桥村村规名约 唐可摄

  婚丧宴席大操大办,村民攀比“致贫”,甚至拿不出产业发展和孝顺父母的钱;瓜果销售旺季,一些村民顺手牵羊偷果子,赔偿纠纷不断;骗子来村里“讲课”,自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村委会干着急……在遂宁市仁里镇罗家桥村,这些乡村陋习,一度是历届村委会最头痛的事。这些难以管理的“家务事”该怎么办?近年来,罗家桥村通过不断完善村规民约,为这些难题送上了一份答案。

  从船山区仁里镇政府出发,要步行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罗家桥村。村里以种植桃树为主要产业,兼产核桃、樱桃、柚子等瓜果。村里主要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民人均收入低,是全市有名的省级贫困村之一。

  “群众举办婚丧事宜前,要报红白理事会登记,自觉接受监督,严禁铺张浪费。”,“为老人祝寿倡导百家宴。”,“违反村规民约,屡劝不听的,要开展道德评议,并且对评议结果在全村通报。”……在村委大楼门口,一名村干部站在一面宣传栏下,为几名不识字的村中老人,解读最新版的罗家桥村村规民约。罗家桥村村规民约从2013年开始制定,如今已经历了三次调整。新版村规民约共46条,内容涉及村民婚丧嫁娶、孝顺长辈、家庭教育、邻里关系、聚会活动、房屋修建、环境整治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红白喜事有人管 乡村随礼在减少

  采访当日(9月23),正逢村民蒲素容家里的大儿子娶亲。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围坐了六桌亲朋好友。乡村宴会“一条龙”服务的厨师在院坝里架起锅炉,为客人烹饪美食。婚宴全程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进行监管,保障了食材购买及制作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每个桌子上八菜一汤,一盘蒸肉、一瓶果汁,一瓶丰谷酒,不发烟,限喝酒……没有盛大的场面,没有华丽的服饰,帅气的新郎和美丽的新娘在亲友的祝福声中完成了他们朴实而温馨的婚礼。据主人介绍这场婚礼总共花费不到5000元。

  “多亏了红白理事会和新村规,不然这场婚礼至少也要花三四万。”看出记者的疑惑,蒲素容解释到,按照村里的“老规矩”婚宴一般要男女双方设宴,连吃三天,且村里“流行”去城里的饭店订酒席。一席下来,至少要定20桌,三天里,宾客来回都由主人家包车。而现在节俭办宴被写入村规民约,村委还专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进行监督与服务。

  “有红白理事会帮忙,办坝坝宴比在城里吃方便多了,便宜又卫生,同样的一桌菜成本比原来节约了一半。”蒲素容告诉记者,村里的人要办酒席,需要提前两天到红白理事会登记,然后理事会便会帮着主人家打理,计划合理的规格,并通知乡村食品协管员,全程监督“坝坝宴”。如果有人“违规”,就召开道德评议会,由村民自己“审判”,评议结果由村委会在广播上通报。

  在罗家桥村,酒席规模越大,桌子上肉越多,份子钱包的越大主人越有面子的风气盛行已久。“只有家里条件特别差的,才会在村里办坝坝宴,即使如此,桌子上的‘八大碗’也是标配。”据村主任刘祖家介绍,在村里一个普通人家的婚宴至少要花两三万,有的甚至能花十几万。普通婚宴吃三天,丧宴连摆七天流水席。而且办宴种类繁多,生日宴、立房宴,搬家宴、满月酒、百日宴……一年“赶礼”三四十次对村里人来说是常事。

  “越吃越穷,越穷越办,经济发展陷入“死循环”,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刘祖家说,过去村里因为办酒席,债台高筑,掏空家底的人家比比皆是。到了年底一些村民连买种植树苗的钱都给不起。老年人到村委会哭诉子女不给赡养费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大家觉得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就有面子了,现实却是很多姑娘一听说我们是个贫困村,扭头就走了。”

  为遏制这种攀比之风。今年7月,罗家桥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婚丧嫁娶,提倡办坝坝宴,原则上不超过20桌。”“为老人祝寿提倡百家宴”“成立红白理事会进行监督与协助”等内容写入村规。全村100户在住人口,集体签字、盖手印,承诺遵守村规。

  在村规民约的约束下,村里办酒宴的次数少了,随礼的“份子钱”变少了,以肉为美的餐桌文化变成了以俭为美。村里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满十的时候才会庆生。婚宴吃一天,丧事隔天发丧,桌子上八菜一汤已成为村里的新风尚。

  聚集活动需登记 诈骗贩子闻风逃

  乡村是诈骗犯罪的重灾区,村里又多是防骗意识薄弱的老人孩子,往往容易在一次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免费赠送药品”的幌子中,集体“沦陷”。为了降低村民受骗几率,减少财产损失。罗家桥村村规规定:村民出租房屋、院落、礼堂等地开展居民聚集活动时,应报村委备案。此外,还要求村民每周到村委会观看防骗知识影片。

  “《今日说法》、《焦点访谈》里面关于农村防骗的内容,我们都找出来给村民放,有时还进行一些情景模拟。”刘祖家说,村民聚集活动“备案”后,村委会会派人监督有可疑的聚集活动,防止村民受骗。

  几个月前,村民李阿姨家来了一群“志愿者”,声称是省上的志愿服务组织,想要租用她家的院坝,举办一场秋季养生知识讲座。而且带来了一些医疗保健品,村民只要用提供自己是贫困村村民的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免费领走。

  “如果是以前,我早就被他们骗了,拿身份证就能白拿礼品的好事,谁不心动?但是幸好那周村委组织我们看了一期《今日说法》的节目,里面讲的就是一群专门骗我们这些农村老头、老太太身份证去给坏人用的事情。”李阿姨说,因为看了节目,当时她就留了个心眼,给那群“志愿者”说,租用场地可以,但是要先提供他们的身份证,去村委会“备案”。“一听到我说,要去村委会,那些人转个头就跑了,肯定是骗子。”

  “现在我们村的名声在骗子界都传开了吧,很久没看到来免费讲课、送东西的人了。”李阿姨说到。

  “我们常年在外打工,最怕的就是寄给父母的生活费,被骗子忽悠了,一旦受骗,老人家要伤心一两年。”在外打工的胡女士表示,自从新村规制定后,她和丈夫在外面打工都放心些。

  农村之所以成为诈骗重灾区,是因为村里的人好骗,而为什么村里的人比较好骗?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面对农村诈骗,我们宁愿像罗家桥村这样多花点心思、多费些功夫,多一些“杞人忧天”,也不要等到损失造成后才“亡羊补牢”。

  黄赌毒“大扫除”摘掉精神“贫困帽”

  除了奢侈酒宴,赌博也是制约村里经济发展的一大“毒瘤”。农闲时节,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爱“搓两把”,家家户户都有一副麻将。而且在赌博上,村民都很“大方”,一般人打5块、10块,打得大的有40元、50元。即使是勤俭节约的老人,也要打个5毛、1块来“助兴”。因赌致贫,造成家庭分裂是事情不在少数。一些村民为了筹集“赌资”,甚至把国家发下来的扶贫鸡仔、树苗拿去变卖。

  “如果不扫除黄赌毒,让精神脱贫,再多的扶贫资金也填不满我们这个无底洞。”刘祖家认为,村里“赌风”难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村民的休闲娱乐方式太少,精神生活过于贫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村委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宣传中,“培养”了一批‘法律明白人’,鼓励那些有正义感,懂事理,反对 “黄赌毒”行为的“明白人”私下向村委举报。而且村民举报一件,村委会就办一件,助推新风正气。另一方面,村里通过修建农家书屋、休闲健身广场、留守儿童之家,要求村民每周到村委会观看公益影片,组织跳广场舞,提倡打娱乐麻将等方式,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以前村里随便招呼一声都能凑齐一两桌麻友,现在想要凑齐一桌人那可太费劲了,谁都忙得很。”村民张大爷告诉记者。

  今年50岁的村民老罗曾是村里有名的“老赌鬼”,除了打牌,一天几乎不干别的事。为此,他输光了家底,气走了妻女,一直靠70余岁的母亲务农养着,还屡屡因为赌资和母亲发生争执。他说,自己也想戒赌,可这比戒毒还难,看见牌桌子就走不动道。但是在今年,老罗却突然转了性,不仅勤快地每天上山照看果树,还当起了“黄赌毒监督员”,配合村委工作。

  听闻老罗的故事,记者提出了想当面采访的想法,但是腼腆的老罗却拒绝了。他请村主任向记者转达歉意,他说,自己以前干了太多 “糊涂事”,不好意思接受记者的采访。只希望能用余下的时间,多为村里做点事。

  组建志愿服务队 困难群众有人帮

  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和睦乡邻。在罗家桥村,2名党员干部带头组建了一支乡村志愿服务队,免费为群众进行农技培训,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残疾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主动帮助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被写入了村规。

  今年28岁的村民刘建民(化名)是一名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父亲去世,母亲右手残疾,劳力缺失。每年到种桃树的时候,党员姚永林都会带着几名年轻小伙子去帮忙;村子里,以留守老人儿童居多,每隔一段时间,志愿服务队都会分成小组,到独居老人家中看看,怕他们出“意外”;遇上村中或邻村有村民得“大病”,志愿服务队便会挨家挨户上门募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在村庄蔓延;对于普及村规民约、法治文化来说,志愿服务队又是一支绝佳的宣传队,带头示范、以身作则、入户宣传,志愿服务队的影响遍及村庄的每个角落,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从建立时的2名骨干成员,到如今已发展到13人。

  一份村规民约,约出了罗家桥村的好家风、好村风,堵住了掣肘乡村发展的“源头”,激起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昂扬斗志。村里办奢侈酒宴,八菜一汤的乡村坝坝宴正在流行。人情债少了,村民的腰包开始鼓了,家和邻睦不再是难题。据村主任介绍,自新版村规民约实施以来,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父母状告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因偷桃赔偿发生纠纷的事件。

  文明网评:在遂宁,罗家桥村的做法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作为推动“三治”(自治、法制、德治)融合的有力抓手,村规民约已实现村村覆盖。勤俭办宴、成立民事调解组、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要报备,和谐邻里等内容被写进了村规。为了让村规更全面,更接地气,一些村庄甚至经历长达一年,二十余次的修改才最终“定稿”。量身定做,精打细磨的村规民约就像一部村里的“法律”,村民自己画边界,当“法官”,有事就上道德评议会,成为了一种风尚。一部村规民约,掐住了乡村陋习的“死穴”,在潜移默化中移风易俗,凝聚起了村里人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勇气。

四川省遂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违法信息举报中心电话(传真) 0825-2988759

举报邮箱 sn_wgb@126.com

蜀ICP备2020026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