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文明网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遂宁市第五届道德模范敬老爱亲类:朱瑞林

来源:遂宁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11-10

  遂宁市第五届道德模范敬老爱亲类:朱瑞林

  弱肩担道义 素手擎乾坤

  “为老人送终,把孩子养大。”为了对丈夫弥留之际的承诺,她用柔弱的双肩撑起女人的坚强,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大哥,抚养两个孩子长大,爱心帮助村民,积极服务公益。从风华正茂到皓首苍颜,她用22年不平常的坚持和勇气演绎了一段段孝老爱亲的传奇故事,——她,就是大英县智水乡百家桥村49岁的云南普洱彝族妇女朱瑞林。

  深冬的大英县智水乡百家桥村,在蜿蜒而平坦的通乡公路两侧,朴实而静美。1月5日,市县文明办同志像以往一样为朱瑞林送去新春的祝福。“孝心好得很”、“经常帮我们忙”、“对人真诚”,一路上,一提起朱瑞林,村民们的溢美之辞不绝于耳。

  来到朱瑞林家里,她们的小家虽一贫如洗,却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净温馨。如今49岁的她被生活磨得早已满头银发,显然比同龄人苍老许多。“这个家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我这个家。”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个柔弱的女人言语中流露出一丝倔强与坚强。坐在朱瑞林家的庭院里,她为我们一一翻开了她认为极为普通的往事,同时也为我们翻开了新时期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篇章。 

  “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

  1992年,这位来自云南普洱的朱瑞林与大英智水乡的丁继明因为偶然的一次相遇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老实,厚道,对人真诚,有担当。”年轻的朱瑞林一眼就相中了这位憨厚的大英农民,虽然没有浪漫,但却有着对美好生活共同的期许与追求。于是,朱瑞林离家千里,来到了大英最偏远的村落——智水乡百家桥村5组,安下了自己认为会幸福一生的家。婚后的朱瑞林和丈夫,辛苦打工,赡养老人,抚养小孩,照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大哥,一家人过着虽然并不富裕但却甜蜜的生活。  

  1994年,家中却遇到了他们成家以来最大的困难,婆婆李素芳因病瘫痪在床,下半身完全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从此,朱瑞林便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除了为老人端茶递水、安排生活,而且因为老人大小便的不规律性,换洗床单、为老人擦洗身体也成了朱瑞林每天的必修课。三年前,婆婆身体完全不能动弹,朱瑞林便将每顿饭亲自端到床前,喂婆婆吃饭。遇到出太阳,她还将婆婆抱出房间到外面晒晒太阳。遇到偶尔伤风感冒,她便把医生请到家里诊治……这一照顾,到今天,已有整整22个年头。她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毫无怨言。“这么多年了,她早已是我的亲妈,这是我该做的事!”朱瑞林如是说。

  “我媳妇好,我媳妇好……”朱瑞林的婆婆李素芳逢人就赞不绝口。这位85岁的老人虽然瘫痪在床,却始终穿着干净整洁。从她的精神状态上,这哪会是已经卧床22年的老人!问及儿媳,她红着双眼一口一个好。“没有她,我这个老太婆早就死了哦。”自嫁到丁家,20多年来,朱瑞林没对老人说个一句重话、没红过一次脸、没厌烦过一次事,尽着媳妇的本分和女儿般的孝道。

  “好的时候,没问题,但一犯病的时候,就喜欢骂人。”丁继明的大哥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还伴有胃出血,加之年龄也有50来岁了,身体状况愈加不好。“犯病的时候到处跑,我都给他把饭煮起找他回家吃饭。因为他有病,家里常常备有治胃病和精神病方面的药品。”朱瑞林说。这么多年,她没有因为他大哥的病嫌弃他,而是尽心尽力,管吃管喝,精心照顾。  

  “因为爱他,当然也要爱他的一切”

  作为80年代中期的初中生,朱瑞林对中国的传统美德有着自己的认识,再加上彝族妇女特有的纯真,她说,这一切,无怨无悔。

  1992年结婚,1993年大女儿呱呱落地,2002年,在结婚十周年之际,朱瑞林与丈夫的辛苦打拼,终于为整个家换来了一座一楼一底的小洋房,并且生下了小女儿,幸福的生活引来了全村羡慕的眼光。正当朱瑞林对未来有着更美好的憧憬的时候,阴影却悄悄袭近。如果说母亲的瘫痪、哥哥的病情只是一种困难,那么,丈夫的离去却是朱瑞林一场痛不欲生的灾难。

  2006年,丈夫因为身体不适,本以为是小问题,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但久治不愈,于是到医院检查,结果却是晴天霹雳——肺癌,一纸诊断书让朱瑞林顿时蒙了,她不相信眼前的一切,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为什么却突然要说结束,她顿时泪如雨下。然而,她知道,她不能倒下,她有老人、大哥、孩子要照顾,她有许多愿望还没实现,她要让丈夫最后的岁月充满温情,她要让他走得了无牵挂……那一刹那,朱瑞林想了很多,然后,她偷偷拭去眼角的泪水,走到丈夫身边,用轻松的语气告诉他,肺部一个小毛病,没什么,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然而,丁继明不知道的是,妻子当时紧紧拽住他的手为哪般?  

  以后的岁月,就更加充满艰辛,一路上,朱瑞林咬着牙支撑着一个家庭的信念,一边到处借钱治病、起早摸黑劳作,一边还要照顾婆婆大哥、抚养年幼的孩子,同时,把丈夫的病情一人紧紧锁在心中。  

  两年后,丈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老实的他不知道对妻子说出一声愧疚、道上一声留念,只是紧紧握住朱瑞林的手说:“为老人送终,把孩子养大。”“我答应你。”朱瑞林重重地点头,丁继明溘然长逝。他走的时候,或许并没想到,负债累累的家庭给朱瑞林将带来怎样的生活?

  上要照顾瘫痪的婆婆,患病的大哥,下有两个年幼的女儿需要她抚养。“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那种日子苦不堪言。”朱瑞林说。每当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喜笑颜开,有爸妈疼,想到自己的孩子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这个家,为了弥补对孩子们的愧疚,不能离开家门的朱瑞林只有拼命从地里要钱,一个人就做了整整四家人的地,连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面积……富有的娘家人知道了她的状况,一个又一个电话叫她把两个孩子一起带回去,她拒绝了;相亲的人走上门来,叫她带着孩子一起嫁过去,她也拒绝了,只为丈夫弥留之际的遗言,为了这个家。就这样,她用柔弱地肩膀撑起了整个家庭的脊梁……婆婆大哥衣食无忧、两个女儿快乐成长。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她是我们队上的热心肠。”苦难的生活却反而给了朱瑞林乐观的性格,乐于助人、热心集体、勤劳善良、和谐邻里等成了她在村里的代名词。  

  “我有事都要找她。”60多岁的王天素说。因为自己不会写写算算,上街卖粮、看病报账都要朱瑞林陪在一起,前不久,朱瑞林才带着她到医院去看了病,并又亲自去帮她办了医保赔付。“经常麻烦她,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王天素老人说。经常麻烦朱瑞林的不只是她,还有村里的许多乡亲,哪家修房建屋、哪家红白喜事,只要有需要,哪怕半夜三更突发疾病,总有朱瑞林忙碌的身影,帮忙买材料,煮饭洗碗,请医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朱瑞林感触颇深地说,丈夫得病的那几年,全靠村里人的守望相助,有钱的借钱,有力的出力,帮忙治病,帮忙看家。所以她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她每年都要帮村里加固堰塘,扎缺口。”村里的堰塘是整个村生产用水主要来源。因为村里资金紧张,堰塘的维护不够,朱瑞林总是一个人扛着锄头,挖土加固,搬水泥担喝啥,梳理水系。“政府照顾我,看到我们家里的困难,主动帮我们吃上了低保,我当然要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朴实的语言里是对社会浓浓地感恩。  

  2011年,朱瑞林被遂宁市政府评为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2012年荣登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2013年7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14年,被大英县评为首届“最美大英人”之最美孝贤星。“未来的路,我要更加坚强地走下去。”朱瑞林说。(遂宁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