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文明网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全城接力 寻找好人“张孃”

来源:遂宁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04-12

  3月中旬,德阳女子发布寻人启事寻找40年前像母亲一样照顾自己的遂宁好人张孃 好心市民、网友积极提供线索,遂报集团记者第一时间介入

  全城接力 寻找好人“张孃”

遂报集团遂宁客户端记者刘佳佳与市民彭晓华一同深入居民小区寻找遂宁好人张孃

  “你未曾料到,在人生旅途中,与你无亲无故、萍水相逢的一个人,却让你一生中都在牵挂、想念、寻找……”3月中旬,绵阳女子姚伟成发布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找一个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遂宁好人——张孃。

  这则寻人启事,讲述了1977年时年20岁的姚伟成跟随当时的德阳县文工团首次来到当时的遂宁县演出,得到遂宁好人张孃像母亲一样的关心和照顾的往事。寻人启事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众多遂宁热心网友、市民的关注,大家纷纷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期待找到好人“张孃”。3月26日,遂报集团遂宁客户端记者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介入,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联系到了张孃的儿子史良德。令人遗憾的是,张孃已在10年前因病去世了。

  张孃虽然离开了,但她乐于助人的故事成为留给世人的一笔财富。遂宁这座城市从来不缺爱和温暖,在寻找张孃过程中,热心网友、市民以及媒体记者,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一段难舍的情缘:

  40年前,绵阳女孩到遂演出得到“张孃”悉心照顾

  “这么多年来,张孃始终让我无法忘怀。”姚伟成告诉记者,40年前,她第一次来遂宁演出期间,得到了当时的绵阳地区川剧二团烧水工张孃像母亲一样的关心和照顾。虽然40年过去了,但“张孃”依然是她一生都牵挂的人。这些年,她一直想找到张孃,对她说声“谢谢”,但无论是托熟人寻找,还是利用各种机会寻找,都未能如愿。

  “一定要找到张孃”成了姚伟成多年的宿愿。聊起和张孃的往事,姚伟成几度哽咽,在她的讲述中,记者了解了她与张孃的点点滴滴。

  演出完毕 张孃留热水让她烫脚

  1977年冬天,20岁的姚伟成第一次跟随当时的德阳县文工团第一次来到当时的遂宁县演出大型歌舞剧《刘三姐》和《洪湖赤卫队》。她担任的是歌舞剧主角,扮演“刘三姐”和“韩英”,所以,每一场演出结束待收拾完毕,她常常是最后一个走的人。一天演出下来,她多么渴望有滚烫的洗脸和洗脚水。

  “把你的盆子给我。”“不要走,就在这里把脸洗了。”第一次见到张孃,张孃直率、干练的话语给姚伟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并不温柔的语言,让人难以对她很快有好的印象。”姚伟成说,但那天晚上,张孃特意给她留了一瓢热水让她洗脸,她就看出张孃是个善良的人。见没有更多的热水了,张孃索性将还漂浮着香皂泡沫的洗脸水全部倒进铁锅里烧热了让她烫脚,并反复叮嘱她,“这么冷的天,不烫一个热水脚会生病的……”

  从那天起,近半个月时间里,每天晚上张孃都会给她留热水,待姚伟成演出结束后洗脸烫脚……

  生病发烧 张孃熬好中药跪着喂她

  姚伟成回忆说,当时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文工团常常会演了午场演晚场。一天晚上演出结束后,她像平常一样到厨房洗脸,突然感觉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瘫坐在张孃烧火的石墩子上,告诉张孃自己很不舒服。张孃伸手摸着她的额头说:“你发烧了,明天我给你熬点草药。”

  第二天清晨,还在昏昏沉沉的姚伟成被端着一碗草药汤的张孃叫醒。她二话不说跪在地铺上,用另一只手扶起姚伟成,并用棉被裹紧她的身体,直到把药汤给她喂完才离开。“连续三天清晨,她都双膝跪在地铺上,扶着我喝药。”想起这一幕,姚伟成哽咽着说,这么多年,张孃的这个动作已经成为一尊雕像,永远定格在她的心上。

  病愈之后 张孃送给她粮票

  “明天下午四点钟你到我屋里来一下,出大门左手边第二个门。”姚伟成回忆,在她病愈后的一个夜晚,当她端着洗脸水准备离开厨房的时候,张孃让她去她家里一趟。

  第二天午觉后,姚伟成如约来到张孃家。张孃从衣柜抽屉里拿出一个布包,翻开一层又一层后,从里面拿出了几张布票和几张四川粮票递给姚伟成。“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把这些粮票拿去多吃点饭,再用这些布票去扯几块花布做衣服穿。”回忆起这一幕,姚伟成至今也能感觉到张孃对她像对女儿一样的母爱。

  这天下午,张孃还让姚伟成吃了碗豌豆尖肉丸子汤补身子。“一碗肉丸子汤,在40年前是多么珍贵啊。”姚伟成说,张孃的小儿子“九九”当时也在家里,但她也没舍得给她自己的孩子吃。

  演出结束 她看望张孃却再也未见

  “很快,德阳文工团在遂宁半个月的演出就结束了。因为即将到其它地区去演出,大家把所有服装道具、行李存放在遂宁,就回德阳休整了几天。”姚伟成说,回到德阳后,她把自己在遂宁承蒙张孃照顾的故事讲给了母亲,母亲便买了德阳的土特产罗江花生、豆鸡、酱油和糖果,让她到遂宁时带给张孃。

  然而,当姚伟成到遂宁后用最快的速度跑到张孃家门时,一把铜锁紧紧锁住了那扇铺板门。左顾右盼都没等到张孃,她只得将东西塞在门口。从此四十年,天各一方,姚伟成再也没能与张孃见面。

  一次不一样的“寻亲”:

  40年后 主流媒体、好心市民帮她找到“张孃”

  “我不相信,这样的道别会成为永别……”姚伟成说,后来她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寻找遂宁好人张孃,但都未果。魂牵梦绕几十年,她决定发布寻人启事找寻人生中的这位“恩人”。姚伟成的寻人启事发布后,感人的故事便引起了广大市民、网友的关注,并在寻找“张孃”的过程中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好心市民提供重要线索

  “张孃1977年家住川剧二团石柱门外左侧临街的第二个铺板门”“1977年,张孃曾在油房街川剧团担任烧水工,她小儿子叫‘九九’”……姚伟成寻人启事中提到的几条关键线索,牵动了众多市民和网友,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网友@Su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网友@北.上.爷说,“事虽小,情更深,愿伟成能实现心愿”……

  除了点赞张孃的善良,许多网友提供了寻人线索。过一一排查后,大部分线索都被排除。

  如何凭借寥寥可数,且十分单薄、模糊的线索找到张孃,一时间成了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

  4月2日,一名叫彭晓华的热心市民电话联系了遂报集团遂宁客户端记者,称“自己以前的一位小东街老街坊和寻人启事中描述的人物很像”。彭晓华表示,这位老街坊也姓张,大家都喊她“张孃”,她还有个小儿子——史良德,小名就叫“九九”,今年50岁出头了。

  主流媒体助力找到“张孃”的儿子“九九”

  在寻亲过程中,遂报集团遂宁客户端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安排记者刘佳佳第一时间介入。刘佳佳根据市民彭晓华提供的线索锁定了一名同样小名叫“九九”、曾在绵阳川剧二团附近居住的人——史良德。刘佳佳又根据史良德的姓名、曾住地、年龄,向遂宁市公安局船山分局求助,并最终获取了他的联系电话。

  刘佳佳通过电话最终确定了史良德正是张孃的小儿子“九九”。“我当时14岁,我妈妈在当时的绵阳川剧二团打零工。“电话那端,史良德表示,自己就是“九九”,他的母亲就是姚伟成寻找多年的“张孃“。同时,史良德对姚伟成到遂宁演出扮演刘三姐以及在他家吃饭,母亲给她喂药的事都有记忆。遗憾的是,早在10年前,张孃就病逝了。

  “深感遗憾!张孃含辛茹苦一生,善良待人,温暖他人,辛苦自己,却过早仙逝……”当姚伟成从刘佳佳处获得张孃已经过世的消息时,通过短信回复说,这个结果是她在寻找中最不愿意想象和看到的。但故人已去,留给她的是永远的怀念,她向所有帮助、支持、关心她寻找张孃的人表达了感谢之情。

  采访手记

  寻找好人“张孃”的故事传递了满满的温情

  因为40年前的“一瓢”热水,因为40年前的“一碗”中药,因为40年前一碗热腾腾的肉丸汤……德阳女子姚伟成对遂宁好人张孃的恩情永生难忘。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了寻找40年前像母亲一样照顾自己的恩人,姚伟成费了不少心思。姚伟成情之所出,就是想当面给张孃说声“谢谢”。

  其实,在这则新闻里,传递的不只是“感恩”的正能量。我们还看到了,张孃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用自己的粮票、布票和爱,关心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的故事。这是已经离开10年的张孃留给世人最好的礼物和财富。我们还看到了,德阳女子姚伟成40年“痴心”不改,异乡寻恩人的执着,她看似很小的举动,折射的却是中国人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诠释着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质朴价值观。我们也看到了,像市民彭晓华、媒体记者刘佳佳一样的热心市民,是他们不辞辛劳,用脚步和行动,让压在姚伟成心头40年的“大石头”落地了,传递着“助人不求回报”的温暖和社会正能量。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记住别人的好,应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愿德阳女子姚伟成寻找遂宁“亲人”张孃的故事,感动更多的人,让社会更加和谐。(遂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