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扬文化 墨香溢射外
“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西南地区培训”在射洪外国语学校举行
参培教师认真练习
行书字法指导
专家现场示范书写
辅导教师现场示范
工整娟秀的楷书、清雅古逸的隶书、浑然古朴的篆隶、挥洒自如的行草……走进绿然教育射洪外国语学校书法室,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跃然眼前,淡淡墨香扑鼻而来。目前,由国家教育部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协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西南地区第三期培训班正在该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来自西藏、贵州、云南、重庆和四川的参培教师在全国各地书法专家的指导下,精心雕琢自己的书法作品。
7月15-21日,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研制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张凤民,西南交大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锁强,中国书协理事、楷书委员会委员洪厚甜,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书协理事王立志,中国书协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代跃,中国书协办公室主任候锡瑜,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王增军,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秘书长戴文,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陈新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专家,为西南地区500余名中小学书法教师进行为期7天的系统培训,浓浓的墨香溢满诗酒飘香的洪城。
专家解读中小学书法教育任务
据了解,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西南地区培训已经成功开展了两年,得到全国书法教师的热烈欢迎。7月15日是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西南地区第三期培训班开班的第一天。开班仪式结束后,三位专家为全体学员带来了精彩的讲座。
“随着现代化办公的一步步推进,汉字书字危机也日益凸显,许多中小学生不能正确运用汉字书写,加之中华文化复兴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上议事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成为必然。”张凤民开篇讲座解读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重点从八个方面阐释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些问题。
张凤民重点讲解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任务。他说,汉字是中化文化的基本元素,承担着记载民族历史、形成文化典籍、承担书面交流、维护民族统一的重要任务;中国文字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优美的笔画、和谐的造型、多样的字体,它所记载的深邃而优美的文辞为书法表达奠定了丰富而坚实的基础。中国书法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承载了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2011年8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正式提出,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是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随后,张凤民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建议。他说,中小学书法教师要做到能写会教,要具备相关基本功,按《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教材的要求把书法课上得规范、有趣、效果好。同时,中小学书法教师要提高书法修养,提高书写技能、赏析水平和审美情趣,要掌握汉字与书法知识理论,提升文史哲基本修养和人格修为,对书法要有深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张凤民把自己的书法教育经验用“书写、赏析、体验、感悟、学习、认知、积累、提高”16个字书写成一幅精美的作品,展示在参培教师面前,磅礴大气的作品和精彩的讲解引来学员们的称赞。
名家现场开展书写技法教学
7月18日,侯锡瑜和代跃两位专家莅临射洪外国语学校,给500余名参培教师现场授课。专家们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现场演示让参培教师们惊叹不已,台下掌声不断。
当天上午,代跃用几句四川话简单地介绍了自己,拉近了与现场参培教师的距离,紧接着展开了以行书为主要内容的主题讲座。讲解中,他首先介绍了行书的历史发展,使大家明确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随后引用古今名家的作品细致地剖析了行书的基本笔法和谋篇布局;然后告诉大家经典碑帖的选择方法,尤其强调了在选择经典碑帖时要由浅入深、由易而难且符合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心性气质;最后留出时间让学员现场提问并耐心解答,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当天下午,侯锡瑜也作了行书技法专题讲座。三个小时的讲座中,他主要为大家讲解了临帖的方法、用笔收笔的方法技巧,他边讲解边示范,通过对比让参培教师们对行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的讲解风趣幽默,课堂生动有趣。参培教师认真学习了行书基本笔画、行书字体结构、行书章法、行书墨法。
“书法是依据汉字为载体的点、线造型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侯锡瑜指出了成为书法家的四大要素:先天的审美能力、敏锐的洞察力、敏锐的思辨力、良好的表达能力。他要求参培教师要正确认识传统书法本质,理解传统书法内涵,把握传统书法学习方法合理运用传统书法知识。他认真细致的指导、讲解、示范,为参培教师学习行书指明了道路,让人受益匪浅。
培训期间,洪厚甜作了《如何学习楷书》主题讲座,强调了书法学习的要素,由浅入深地分析如何选贴、临摹;王立志作了魏碑技法专题讲座,他的讲解简洁易懂,示范精准纯熟,赢得学员阵阵掌声;杨锁强以《中小学书法教育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从五个角度与大家深入交流了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原因;邵华强带来了题为《新时期学校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的探索》主题讲座,并以自己所在学校——无锡市兰亭小学的书法教育为例作讲解。
每天晚上,参加国培的教师分20个班进行实践练习,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家跟班蹲点辅导。书法家们认真细致的指导、讲解、示范,参培教师兴致盎然,专心聆听,挥毫泼墨,举笔跃纸,切磋交流。一场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让人备受熏陶,受益无穷。
教师学书法重新体验“学生”角色
在西藏拉萨市担任小学语文教师的拉潘是第一次参加翰墨薪传培训,她认为这样的机会非常宝贵,能够得到来自全国各地书法专家的亲传,让她认识到书法的真正意义,通过培训必然会提升自己的书法修养水平。将来回到学校,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更能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伦布德吉在西藏那曲牧区教了八年小学语文,这次是她第二次参加翰墨薪传培训。她说,自己在上一次的学习中学到了不少书法方面的相关知识,但是学校在牧区,还未开设专门的书法课。此次学习后,她将把更多更新的知识带到自己的语文课堂,要求孩子们规范书写。
在分组练习时,来自广元市旺苍县的参培教师季剑南对辅导老师汤文俊深厚的书写功底和娴熟的笔法赞叹不已,邛崃的刘桂琴认为汤文俊态度和蔼指导有方示范到位;参培教师陈芮安害怕因为自己没有书法基础而受到辅导老师陈刚的批评,让她没想到的是,陈刚不仅没有批评她,而是反复为她示范书写,“仅一捺就示范了好多种写法”,告诉她更多地要注重书写细节。
书法学习,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各所学校均开设书法班,让这一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的爱好并逐渐延续下去。参加培训的教师纷纷表示,这次培训班也是对下一代的再教育,他们可以教给孩子们正确的书写方法,让孩子们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为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培训仍在继续,参培教师都珍惜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争取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努力做书法教育的实践者和行动者。主办方希望书法国培能带动省、市、县、校等各级培训,共同努力推动全国书法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遂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