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文明网
首页 > 文明村镇

省级魅力乡镇——船山区唐家乡:坝上江南 蔬果飘香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19

10月19日《遂宁日报》07版
  金秋时节,行走在涪江之滨的唐家大地,云淡风轻,秋阳杲杲,青山隐隐,碧水悠悠,一半山水一半坝,阡陌纵横绿潮涌,万亩田畴披锦绣,好一幅新时代和美乡村美丽画卷!
  唐家乡简介
  唐家乡地处船山、蓬溪、大英三县接合部,分东西走向,东与吉祥镇、永兴镇、市河东新区芝溪谷接壤;西与桂花镇、回马镇相邻;南与新桥镇、桂花镇隔河相望;北与吉祥镇、红江镇边界相连。辖区内G42成南高速公路贯通全乡并设出入口1个,已建成“唐吉”“唐红”等县级公路,村级主要道路均已硬化。离市城区约20公里,辖区面积22.5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4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清宣统年间,唐家乡名集贤场,民国时期设唐家乡,1958年改为前进公社,1963年改名唐家公社,1969年改名红涪公社,1984年再次改为唐家乡沿用至今。2022底,全乡户籍人口4574户13249人,常住人口4422人,其中,城镇人口993人、农村人口3429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2.46%。
  资源禀赋:唐家乡地形半坡半坝,涪江三面环绕,水资源、砂石资源、土地资源等较为丰富。唐家乡为遂宁市渠河饮用水源集中北移项目主要取水口。坝地连片,面积宽广,土地肥沃,适合机械种植,主要种植萝卜、白菜等蔬菜,农产品远销海外。坡地有千亩柑橘、李子等水果产业基地。
  经济发展:2022年,全乡GDP为7.66亿元,同比增长4%。三大产业占比为47:32: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7.4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9亿元,同比增长68.7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23元。目前,全乡有农业企业公司7家、专业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13家、个人农业企业7个。
  党的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乡共有基层党组织19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13个,党员389名。公务员(含参公)21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占9.5%,大学学历19人占90.5%;事业人员14人,大学及以上学历11人占78.6%。
  特色工作:探索“党建引领+”模式,成立船山区首个整乡联动的联村党委,推进集体经济联盟示范片建设,推动产业发展。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唐家乡被评为全省“100个魅力乡镇”,东山村获评“全国文明示范村”“乡村人才振兴市级示范村”,万福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长虹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A 乡村振兴展新颜
  唐家乡三面临江、一面依山,半坡半坝。坡地种植广泛。一到春天,千树万树花开似锦,李子园、葡萄园、柑橘园引来众多游客拍照打卡。收获时节,丰收喜悦共分享,采摘游玩欢乐多。呼朋引伴纵情田园,助力乡村振兴与游客“双向奔赴”。涪江冲积而成的唐家三坝,造就了“红涪菜乡”的美誉,万亩蔬菜轮作、间作结合,绿色无公害,畅销海内外,引领乡村新“丰”景,鼓胀了村民的“钱袋子”,繁荣了集体经济“新路子”。
 
 
唐家三坝的特色风光。
  近年来,唐家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船山区委关于创建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工作要求,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以东山村为核心,打造蔬菜种植基地6000亩。以万福村为核心,打造3000亩李子产业基地,并成功举办李子采摘节,将全乡优势蔬果品牌加入遂宁特产商城,通过四川省第二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成功获评“魅力乡镇”称号。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落实“长牙齿”硬措施,持续开展撂荒地治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累计整治撂荒地431.04亩,全乡撂荒地二台土及以下任务清零,种植油菜6000亩、蔬菜1万亩,率先在全区建立5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核心示范区,高质量完成“抗旱保收”晚秋生产种植任务,生猪出栏5万头。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紧盯“三类”监测对象,落实综合性帮扶措施,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健全土地流转、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抓好惠民政策落实落地。对新纳入的农村低保对象政策兜底,为脱贫户、监测户等困难群体解决城乡居民医保,落实大病医疗救助;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为困难学生办理学杂费减免、实施“雨露计划”资助,为学前教育儿童办理免保教费手续;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走访帮扶。保持衔接资金投入稳中有增,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积极谋划西堰村粮油种植基地、西堰村以工代赈项目作为今年衔接资金项目。
 
 
唐家三坝的蔬菜(萝卜)种植基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党建引领,成立联村党委,推进集体经济联盟示范点建设,万福村、东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统筹协调整合资金资源,修建产业道路2.08公里、渠系6公里,整治屯水田3个,安装路灯300盏,整治院落4处,完成500余亩高效节水项目建设。抓好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以万福村为乡村振兴试点村、红涪社区为集体经济扶持示范(社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增收产业项目建设,提高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截至目前,万福村集体经济“冷链冻库”已正式运营,红涪社区150盏太阳能路灯已全部安装完毕。广泛开展“万企兴万村”“政协委员采摘认购万福李助农增收”等活动,助推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聚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宜居环境和群众生活质量。开展卫生运动18次,整治卫生死角24处,打造最美院坝19处;开展畜禽粪污、农药化肥减量培训5次,集中粉碎还田处理玉米和油菜秸秆2000余吨。扎实开展农业生产设施用房安全隐患、农业领域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发现问题11处,现场完成整改8处,限时整改3处。
 
 
船山区政协在唐家乡开展“政协委员采摘认购万福李助农增收”活动(资料照片)。
  B 特色文化显魅力
  唐家乡素有“红涪菜乡”之称,物产富饶,钟灵毓秀,孕育了独特的唐家乡文化传承——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唐家小学学生传承制作的非遗作品——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

  景泰蓝具有600多年的历史,也是首批国家非遗保护项目。如何将这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在涪江边广大“玩沙”长大的农村孩子玩出美育情趣和美好生活?唐家乡结合“一校一品”特色校园建设,2019年,率先把景泰蓝画引入到唐家乡小学教学活动当中,成立了唐家小学“景泰蓝掐丝珐琅工作坊”。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打造,工作坊已初具规模,制作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掐丝珐琅画,又称景泰蓝工艺画,借鉴传统景泰蓝工艺中的掐丝、点蓝技术,在平板媒介上用金属丝镶嵌出各种图形,用釉料、釉沙、彩沙等原料点蓝着色,最后上胶覆膜,使成品画面呈现水晶般透明的亮丽质感。唐家小学通过开设该项课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点亮了孩子们生命之“光”,使昔日农村娃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餐桌上的盘子、农村的小青瓦、废弃的木板、一次性纸杯、鹅卵石、蚌壳、废旧酒瓶……都是他们创作的材料。通过匠心工艺,原本拙朴的物件在他们灵巧的手中“万物皆可景泰蓝”,纷纷变成墙画、摆件、书签、杯垫、吊坠、手机壳等精美的艺术品。
  在文化的传承中,孩子们心灵得到了美育浸润,创作灵感得到了激发,学习兴趣日渐浓厚,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通过特色课程的开设,学校进一步完善了育人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了办学水平。同时,学校还与东山村联合建立复兴少年宫,每月派教师到少年宫,组织村上的留守儿童开展传统景泰蓝掐丝珐琅手工制作活动,进一步发挥“景泰蓝掐丝珐琅工作坊”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特色文化更好地发展。该项文化的传承,也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化、特长化发展,多名教师成为市、区名师工作室成员,被评为“船山区骨干教师。”
  C 文明乡风扑面来
  过去,“唐家三坝”因地势独特、离城较远、矛盾纠纷较为突出等,是人们公认的“老大难”地方。而今,这里却成为同时拥有“全国文明示范村”“省级文明村”被津津乐道的“老先进”。
  变化源于精神文明建设在此结出的硕果。近年来,该乡通过建优阵地搭平台、建好组织聚合力、建强队伍汇民意、办实活动树新风等方式,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唐家乡党委在邓小平故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资料照片)。

  建优阵地搭平台,赋能文明实践。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1所5站2021年全面建成,各阵地使用面积均在60㎡以上,配有电脑、投影、音响等设施设备,具备图书观阅、文化活动、科普宣传等9大功能。整合资金、资源、功能,让群众活动有阵地、娱乐有场地。
  建好组织聚合力,赋势文明引导。坚持乡村两级书记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第一责任人要求,建好辖区1所5站组织领导机构,有所(站)长6人、副所(站)长12人、成员27人,分类明确职责17条。树牢主心骨,强化引领力,让群众活动有号召力、组织有影响力。
  建强队伍汇民意,赋力文明培育。选优配强志愿服务队伍,根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的不同,在各所(站)服务区域深入挖掘特长群众、热心群众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现所(站)共有志愿服务队伍51支、志愿服务人员228人。通过志愿服务队伍,让群众活动有共鸣度,推进有氛围感。
  办实活动树新风,赋效文明创建。坚持以民需为导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多形式接地气的活动,每年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的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科普宣传等活动在100场次以上,并每季度开展乡风文明积分兑换、先进典型评树等活动。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让群众活动有温度、成效有深度。
  文明实践所(站)的全覆盖及系列活动的开展,犹如一缕缕春风,吹开了唐家大地一朵朵“文明之花”。东山村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建设活力乡村。整合辖区健身广场、复兴少年宫和颐养中心平台,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15分钟服务圈,让群众要事及办、难事快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一约四会”有机更新,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等活动21次;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评选“文明家庭”5户、“好儿媳”8人;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积分兑换活动,已发放奖励物资1.5万余元;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建立党建示范品牌,58名党员主动认领“岗位”,全面增强基层治理效能。2015年,东山村被评为“全国文明示范村”。长虹村聚焦“兴文明风、育文明人、建文明居”目标,勠力抓实文明村建设工作,通过文明实践增活力、乡风培育添动力、环境优化提效力,壮文明之骨、补文明之钙、润文明之貌,群众精神生活丰富提升、乡风文明涵蕴提质,生态环境增颜提效。2020年,长虹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D 党建引领强堡垒
  唐家三坝三面环水,过去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常常遭遇洪水侵袭,出现很多“水毁地”,百姓怨声载道,干群关系紧张。如今的唐家三坝良田万顷,水旱无虞,一派和美风光。在当地老百姓心中,不光有那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堤坝的护佑,更得益于当地党组织筑牢的“冲不垮的堡垒”。
 
 
全国文明示范村——东山村“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现场(资料照片)。

  近年来,唐家乡党委切实扛稳扛牢党建责任制,压紧压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其他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落实党建重点任务,有形有效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思想提质,理论学习铸党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市、区各次全会精神、《党章》等党内法规、典型案例等为重点,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制度,坚持党委会“第一议题”、中心组理论学习,高质量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以“1+5+N”的模式在辖区内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推动各领域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政治自觉,意识形态稳方向。乡党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去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6次;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正向引导作用,有效化解砂石盗采、征地拆迁等苗头性问题10余个,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抗旱减灾促增收等重点工作。坚持学法用法,基层组织提质效。把加强干部学法、用法、守法当作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已坚持“会前学法”70余次,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四川普法”“学习强国”等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坚持正风肃纪,纯洁干部队伍。从严从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实施“4+X”行动,高质量召开“阳光问权”现场会,认真落实“三务公开”要求,清廉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查补提”行动和党务工作突出问题清查整治,对全乡389名党员全覆盖谈心谈话。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为民纾困解难。今年以来,由科级领导带队到“办不成事”驻点接访24次,3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下访走访”26次,收集问题48个,已解决35个,正在办理13个,回复“12345”群众热线280件。坚持“党建引领+”模式,乡村治理显成效。着力构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支撑+乡村包联服务”的基层治理模式,成立船山区首个整乡联动的联村党委,推进集体经济联盟示范片建设。东山村、万福村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涌现了“红色党建引领发展、橙色产业致富小康、绿色生态颐养田园”的“三色三感”东山、以“五大”合作社为抓手,在全市率先实施“三变改革”的万福、打造千亩涪江沿岸农耕产业园的长虹及“生猪+柑橘+蔬菜”种养生态循环的西堰等乡村产业发展特色亮点。
 
 
万福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冷链冻库”。
  (全媒体记者 陈丽娟/文 吴奉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