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文明网
2023年1月9日 星期一

什么是速度与激情?

来源:遂宁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7-20

  什么是速度与激情?

  遂宁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用行动告诉你

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对市中心医院河东分院的急救事件进行报道 图片来源:遂宁新闻网

心脏介入手术 图片来源:遂宁新闻网

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与兄弟单位签署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遂宁新闻网

迅速转运病人 图片来源:遂宁新闻网

心内科深夜急诊PCI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合影 图片来源:遂宁新闻网

急救现场 图片来源:遂宁新闻网

外科手术现场 图片来源:遂宁新闻网

  7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播出一条发生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河东分院的急救事件:一名患者在医院门口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医务人员在96秒赶到并开始做胸外心脏按压、急救用药、心脏介入急诊手术等一系列的抢救接力,成功挽回了病人的生命。

  此前一条“96秒!他们为生命飚出最快时速!”的视频让遂宁市中心医院一时成为“网红”,不仅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经济日报》、人民健康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西部网、陕西新闻网等中省市知名媒体也纷纷关注和报道,上级领导、国内同行也充分肯定了医院的急救能力和水平,广大网友更是纷纷为遂宁市中心医院的急救人员点赞。

  其实,这名患者的成功抢救既得益于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训练有素,也得益于医院打造的胸痛中心所建立的胸痛病人急诊急救机制。

  据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达到15%-20%。也就是说,几乎每5个病人就有1个因抢救不及时而遗憾离世。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2015年3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加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的通知》。同年,遂宁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开始了前期筹备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启动建设。

  胸痛中心由哪些团队组成?

  胸痛中心的建设牵涉面广,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院内需要多科室协作,院外需要多单位合作。那么,胸痛中心究竟由哪些团队组成呢?

  院前团队:

  2016年7月,遂宁市中心医院与遂宁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蓬溪县人民医院、射洪县人民医院、乐至县人民医院、潼南区中医院、安岳县人民医院等16家医疗机构签署“遂宁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区域协作医院协议”,为胸痛患者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市及周边地区的救心网,在各个网点之间搭建起“救心高速公路”。

  市紧急救援中心主任蒋兴华表示,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已经联合遂宁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对胸痛的诊断、处理进行了集中培训,全市47家急救网络医院的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都参与了培训。

  蒋兴华告诉记者,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一旦发现是胸痛病人,便会按照流程将患者的心电图上传至市中心医院的胸痛中心微信群里,进行快速诊断。如果确认是心肌梗死等需要立即手术的病人,市城区的会通过医院的快速绿色通道直接送入市中心医院河东分院介入室,区县的则会按照就近救急的原则,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早期诊治,如果需要介入手术的再转送至遂宁市中心医院。

  院内急诊团队:

  经常有人把医院比作战场,因为疾病是医院和患者共同的“敌人”。那么,在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这支作战军队中,急诊科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先遣队。

  作为我市唯一能够开展急性心梗急诊介入手术的医院,市中心医院河东分部急诊科是胸痛中心的重要急诊力量。作为急诊急救的“先遣部队”,他们为了病人的生命健康,为了赢得最佳救治时间,冲锋陷阵,与时间和死神赛跑:他们时而狂奔,时而翻山越岭,时而冒雨前行,时而在泥泞中艰难跋涉,时而徒手攀爬……

  在胸痛病人的抢救中,这支团队同时肩负着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重任。他们同时还承担着遂宁市急救中心、遂宁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基地、遂宁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遂宁市急诊质量控制中心单位、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教研室、遂宁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等各项工作和任务。配备有4台车载设备齐全的多功能救护车,抢救室配备美国PB840呼吸机、迈瑞除颤监护仪、自动除颤仪(AED)、全自动心肺复苏机、血气分析仪、迈瑞多参数监护仪、全自动血液灌流机、心肌标志物检查仪、微量注射泵等20余台国内外先进设备。

  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短短14个月的时间里,急诊科就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急诊人次2.9万余人次,抢救人次8420人次,危重人次1879人次,院前急救人次3241人次,收住入院数7666人次,处理群体事件39次,医疗保障批次38批次……其中,有近一半的急救任务是在深夜进行的,成绩的背后是诸多的付出。一年多来,急诊科进行了百余次的培训、演练和学习,练就了一支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百战不挠的队伍。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也是对急救人员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真实写照。

  院内治疗团队:

  2014年,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专家邓学军在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基础上,和团队一起在全市率先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是挽救“胸痛病人”生命的关键性技术。“胸痛病人从发病到有效治疗的时间越短越好,掌握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意味着我们已经有条件去挽救那些急诊发病的胸痛病人。”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邓学军告诉记者。

  据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救治方法——药物溶栓的成功率只有50%,而且使用溶栓药物有一个极为危险的副作用——出血。如果是引发脑出血,那也同样可能是致命的。第二种方法是搭桥手术来,但急诊手术风险极大,一般情况都不会这样选择。第三种方法是急诊介入,抢救成功率可以达到95%,但问题是具备急诊介入能力的医院并不多。目前,在川中地区目前能够做急性心梗的急诊介入手术的只有遂宁市中心医院。

  截至目前,胸痛中心介入室已经成功为近200名患者进行了急诊手术,及时、有效的挽回了他们的生命。这是胸痛中心一支重要的治疗团队。

  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张永恒告诉记者,胸痛中心最重要功能是抢救危及生命的胸痛病人,同时也为不危及生命的胸痛病人节约抢救时间,其中危及生命的胸痛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高压性气胸等疾病,针对这些危及生命的突发疾病,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目前已经成立有由他率领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团队、由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邓学军率领的冠状动脉介入团队、由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周海宁率领的高压性气胸治疗团队和由心血管中心三病区主任罗贵全率领的肺栓塞治疗团队以及重症医学科主任夏洪韬率领的重症医学团队。

  正是这样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为抢救胸痛病人的生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胸痛中心团队间如何协作?

  胸痛中心的运作从院外到院内,涉及如此多的团队。那么,这些团队之间是如何开展协作,以保证及时有效的抢救呢?这里有一段刚刚发生不久的抢救实录,很好地说明了胸痛中心各个团队之间的协作关系。

  破纪录:8次电复律 救回一条命

  7月5日,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成功抢救了一名心脏屡次“停摆”,病情危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悉,通过8次电复律,最终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打破了医院的急救记录,在国内也鲜有报道。

  今年54岁的王大叔是蓬溪县人。当天早晨,他坐公交车出门去办事。8点前后,刚下公交车的王大叔突冉觉得胸口闷痛,心悸、头晕、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病症紧跟而来,并很快失去意识。周围的好心群众赶紧拨打120,王大叔被紧急送至蓬溪县某医院。不过因为医疗技术与条件受限,该院于9:20分请遂宁市中心医院河东急诊科出诊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抢救。

  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09:23:遂宁市中心医院河东分部急诊科住院医师杨辉和护士李玥霏快速出诊。

  10:04:杨辉和李玥霏到达患者病房,立即给病人做了查体和心电图,初步诊断是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在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危重,需要转院治疗,家属表示理解和同意。

  10:15:大家把患者从病房搬运至救护车,急速转往遂宁市中心医院河东分部急诊科。

  11:00:到达河东分部抢救室。在此过程中,急诊科主任汪翼和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邓学军时刻关注患者的一切情况,他们和柏娜住院总医师、张眉住院总医师、王明住院医师、何超琼副主任护师、蒋仕蓉主管护师等9人,与杨辉和李玥霏一起,组成了11人的急救团队,开始争分夺秒地对患者进行抢救。

  因为患者病情此时已经极其危重,医生便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并继续抢救,再次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危重。

  在随后短短9分钟的时间,急救团队对患者进行了8次电复律及药物治疗后,患者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病情依然危重,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医生对其进行PCI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1:45:患者在医务人员的陪同下送入导管室。患者在做了心脏冠脉支架植入后,被送入ICU进行观察。次日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心血管中心三病区普通病房。

  “这一次次成功抢救这名患者,与急诊科和心内科的密切合作是分不开的,急诊科的心肺复苏做得非常成功,为心脏介入赢得了时间。”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邓学军说,遂宁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立后,遇到心肌梗死的病人较多,但抢救了8次并且救活了,还是比较少见。尤其是最近一周时间,胸痛中心做了10多台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医务人员都处于连轴转的状态。“虽然我们辛苦点,但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得到了家属和病人的认可,再累也值得。”

  急诊科汪翼主任表示,这次与心内科戮力同心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不仅体现了急诊人一如既往为生命认真负责的态度,也体现了团队的智慧,与科室一直以来加强管理和培训密不可分,再次向大家展示了河东分部急诊科的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遂宁日报)